清华博士弃高薪和女友出家当和尚,父母下跪哀求都没用,16年后?
“傻儿子,我们老两口给你下跪行不行?你是不是魔怔了?为了省下钱来供你读书,哥哥和妹妹先后退学。现在清华毕业了,挣着高薪、谈着恋爱,你却要出家当和尚!爸妈怎么办?你女朋友怎么办?”2008年,清华大学博士张明光决定出家当和尚,没有给家人一丁点准备时间。相爱的女友哭喊着劝阻他,老家的父母如遭晴天霹雳,连夜赶往北京给儿子下跪哀求,但已经削发为僧的张明光铁了心,谁劝都没用。如今16年过去了,张明光过得怎么样了?他有没有为当初的选择而追悔莫及?他当初又为什么执意要出家?1980年,张明光出生于河南商丘一个普通农民家庭。他排行老二,上有哥哥下有妹妹。父母靠着干农活养育三个孩子,日子过得很是拮据。唯一让他们感到欣慰和幸运的是:张明光从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天赋。父母觉得儿子是块读书的好料,就尽全力供他上学,期待他将来鲤鱼跃龙门。由于务农的收入根本无法支撑三个孩子读书的开销,哥哥和妹妹先后退学,只为省下钱让最有希望的张明光读下去。张明光身负全家人的重托和希望,按部就班地中考、高考,一步步走出农村,直至2007年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,攻读工程热物理学,一路读到博士学位。拥有清华博士头衔的张明光很抢手,毕业后轻轻松松就找到了一份高薪工作,并跟相爱的女友谈婚论嫁。但工作短短6个月左右,张明光的思想却发生了巨变:他无法适应工作中的人情往来,再加上20多年的苦学压力的反噬,他开始出现莫名其妙地焦虑和愤怒情绪,整个人陷入了迷茫和困惑,于是不顾父母和女友的哀求、劝说,毅然投身佛学寻找答案,安顿自己的内心。那段时间,“不孝”“迂腐”“读书读傻了”这样的谩骂,铺天盖地朝张明光涌来。成为“贤清法师”的他超然物外,在浩如烟海的佛学中寻找内心的宁静。16年后的今天,人类进入人工智能时代。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:即使自己拥有超越数据和算法,也无法被机器取代。正如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在演讲中所说:“当科学家费尽心力爬到山顶时,佛学家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!”张明光当年一心向佛的“荒唐”选择,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理解。他和父母的关系缓和了很多。老两口空闲的时候,会去寺庙里看望、陪伴儿子。看着自己的孩子笑容越来越多,不再像以前那样心事重重,老两口心里也觉得宽慰。这几年,张明光出家的寺庙成为“网红寺庙”,号称全国最强科研实力寺院、 “清华北大佛学分院”:因为这寺庙里的“研究僧”含量太高,推翻了大家对“寺庙”的刻板印象。张明光将自己学到的现代管理理念应用了寺庙管理中,推动香火越来越旺盛。他还借用新媒体等途径传播佛法智慧与学识,开展国学讲座,让更多人领会佛法的精妙。像张明光这样“身怀绝技”的大咖,在寺庙里一抓一把。贤信法师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系,他开发了聊天机器人“贤二机器僧”,还把现代技术应用于大量的佛经整合研究当中,运用大数据整理藏经名录,省时又省力;他还带着僧团参加全球性的IT盛会,受邀到美国亚特兰大佐治亚理工学院做跨国演讲。法师贤书本名刘书宏,出家前曾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,还经营了一家收入颇丰的广告公司,在寺院里负责动画和漫画制作。监院贤立法师曾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,负责寺庙的工程建设;贤律法师,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,硕博连读于北京大学,专长是用量子力学阐释佛法。这些身怀绝学的大咖,用自己的专长打破了世人对佛学的刻板印象,也为佛学注入了活力。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,越来越多年轻人之所以成为“玄学”的拥趸者,并非偶然。这背后的原因,除了少部分人是为了逃避现实,更多的是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,自己向内求,让自己的精神与灵魂得以安放。但有一点要记得:做出任何选择,都不要以伤害最亲近的人为代价!愿我们都能找到灵魂的栖息地,远离纷纷扰扰,致力于向内求,把自己安顿好,幸福地度过此生!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